荷文化文集《為荷而來》。古吳軒出版社供圖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近日,由作家、編導兼策劃人潘文龍和著名設計師周晨共同編撰的荷文化文集《為荷而來》由古吳軒出版社出版,風雅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和雅致的裝幀引來一片好評。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是兩位編者繼5年前共同打造了梅文化文集《梅事兒》之后的又一次合作。
“雅”是江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遺憾的是,許多人在傳承傳統文化時流于表面,跟風而起,僅有其形,難具實質,反而讓“雅”變成了一種“俗”。正是出于對這種現象的擔憂和反思,兩位編者決心打造一套“小而雅,雅而美,美而精”的書,以書為媒介,讓傳統文化與當代人之間產生一種精神上的聯系,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當代人的精神養分。早在2016年,兩位編者就以備受古今文人雅士青睞的“梅”為主題,聯合蘇州多位文化名家精心打造,并于2017年初推出《梅事兒》一書。經5載積累與沉淀,這一次,兩位編者將目光放到了江南地區的典型花卉——荷花身上,再次推出仿佛帶著氤氳荷香的小書——《為荷而來》,展示當代文人的精神風貌和雅致內涵。
據介紹,《為荷而來》分為荷風、荷影、荷味、荷事4部分,匯集了十幾位作家、藝術家對荷文化的探究成果,反映了蘇州乃至江南地區的植荷、賞荷、繪荷、詠荷、食荷的傳統文化,包含相關記載、歷史傳統、書法、繪畫、照片等與荷花相關的內容,挖掘了以荷花為代表的江南美學文化內涵。
編者之一潘文龍是蘇州吳文化研究會理事、泰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編撰有《江蘇老行當百業寫真》《典范蘇州——名士賢人》《蘇州名人故蹤》《醫藥蘇州》以及《梅事兒》(合編)等多部隨筆、文化專著,作品曾獲蘇州市“五個一工程”獎等榮譽。他表示,取名《為荷而來》,立足一個閑字,嵌合一個雅字,“用荷花的相關意象元素,來探究蘇州乃至整個江南的荷花文化,結合蘇州荷花的典故、記憶與印象,穿綴起古典與現代、民俗與風尚、物質與精神、品質生活與人生情趣,讓讀者在荷香幽韻中體味江南綽約風姿”。
另一位編者周晨是中國美協插圖裝幀藝委會委員、中國版協書籍設計藝委會常務委員,由他裝幀設計的書籍曾12次獲評“中國最美的書”,2次獲評“世界最美的書”。此次,除了和潘文龍共同編撰《為荷而來》外,他還和弟子李璇共同進行了該書的裝幀設計。記者看到,《為荷而來》開本小巧,護封選用薄透的環保紙,通過折疊,隱約呈現與荷相關的折紙步驟,生動有趣。內頁使用三種不同質感的紙張,強化了各部分的內容呈現,豐富了閱讀的變化。書中還收錄了《蒔荷一得·君子吟合編》油印本,增加了書籍復古雅致的氛圍。
當下流行文化中有一種“媚雅”傾向,但是正如作家沈勝衣所說,因為兩位編者的品味把握,“這本書雅得不那么俗”。兩位編者也表示,將繼續策劃推出“小而雅,雅而美,美而精”的書,這也正是蘇州人在江南文化上的品味與追求。(記者 姜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