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蘇州日報》B01版
“信息融合”譜新篇 “五育融合”育新人
揭秘大數據時代下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的“智慧教育”幸福轉身
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創建于2014年9月,目前辦學規模14軌、84個教學班,悅納師生4000余人,是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直屬的一所管理精細化、內涵優質化、教學智慧化的全日制公立小學。九年來,學校始終秉持以“辦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為目標,堅持五育融合、立德樹人,積極推進課程基地和文化建設,為學生幸福而教。學校依托蘇州市課程基地“大數據時代基于信息融合的學校育人方式的創新實踐研究”,進行了一系列積極實踐和有益探索,成為園區乃至蘇州“智慧教育”的先行者。
凝練智慧育人“全息圖” 讓創新為幸福領航
學校充分借助大數據的便捷與豐富,以信息融合為手段,致力于學生自主、多樣、個性化的學習,凝練以生為本的智慧育人圖譜,創新教育教學平臺建設,在形式多樣、平臺多元、評價多維中實現“五育融合”“立德樹人”。
健全模型架構,梳理智慧育人“大圖譜”。學校將“禮、藝、思、書、能、心”六慧維度指向各個學科,并在學科中充分融合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細分出多彩的學科創新微項目,從文化引領、學科融合、活動實踐、隱性熏染等層面圍繞六慧目標出發,凝練、形成了課程教學內容建構圖譜。在課程內容整體建構的框架下,為保障信息融合的學科育人,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校搭建了創新的教學方式模型,并優化了指向學生“核心素養與信息融合”的學習方式模型,實現“課前+課中”和“課后+課外”的學習閉環。根據以上模型與圖譜,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又逐漸形成了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總結提升的星洲課堂模式。
推進智慧環境建設,打造信息融合“全平臺”。學校先后投入資金,改造和擴建了包括數學實驗室、閱讀大廳、科技長廊、STEM創新學院等在內的現代化信息融合教學室場,實現校園5G+千兆網絡全覆蓋。學校還與華為、協鑫大學、蘇州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等科創企業達成校外基地或深度合作,實現校企高效互動,有效拓展特色環境。在智能化環境建設的同時,學校重點進行三大平臺建設,為師生、家校、社企的多元交流、互動、展示、體驗、實踐開辟新的領域。學校融合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平臺、蘇州線上教育、園區易加學院,以進一步高效運用現有平臺及資源。此外,還結合星洲門戶、星洲讀吧、數學學吧等校本平臺,以及星洲小學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學校官方平臺,整合星洲域資源、星洲論壇等內網交流平臺,三維集約開發,對公眾線上平臺進行補充,輻射師生家長。學校進一步探索線上線下雙師融合平臺,線上探索實現蘇州名師與班級任課教師雙師在線的直播課,并組織“相約周六730線上答疑”。線下則成為園區首批在線雙師課堂試點學校,逐步推進外籍教師云端入校園、入班級的活動,打造雙師融合平臺。
繪就課程實施“同心圓” 讓智慧為育人賦能
學校以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藍本,以2022年新課程標準為指引,緊追區、市智慧教育改革東風,積極探索大數據時代下的創新育人方式實踐應用。
語文課程,實現聽說讀寫“新”方式。學校通過星洲讀吧,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同時借助多種方式帶領學生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開發“慧雅星播客”欄目,在星洲小學公眾號連載更新數十期,小主播們誦讀經典,做經典的傳承人,將文字的美誦在口里、印在心里;利用“易加平臺”“星洲讀吧”“班級公眾號”“校級文學社”等多種渠道來幫助學生快速地組織素材,并借助??痘垩判亲魑摹?、年級級刊等多種展示平臺刊發學生習作。
數學課程,探索創造思維“新”形式。教師通過“易加學院”布置學習活動,學生們通過上傳作品到學習圈,線上分享朋輩共同學習,切實提高學生學科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校自主創設“星洲學吧”數學實驗學習平臺,通過實現學生、老師、家長三方聯動學習模式,線上競賽PK,評選單項積分冠軍與總積分冠軍,多元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教師借助園區“易加平臺”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監測,學生課前完成實驗預習單,生成前測數據,教師據此在課堂上給予精準性指導,課堂上則通過互動共習單來呈現學生實時學習的狀態數據,進而更好地實現班級學生的薄弱項和本課重難點突破。
英語課程,拓展國際理解“新”視野。學校著力打造校本讀本,開發了園區易加平臺環境下的“視聽爬梯”課程。聚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打造班級英語特色共同體。星洲小學以學校國際節為契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去年,學校以“北京冬奧會”為主題,通過PBL項目研究,開展冬奧會相關內容的學習,融合英語等多學科內容,深入了解奧運項目和奧運精神。學校以新課標為指導,打破孤立地傳授英語知識的做法,通過創設跨區域、跨國界情景問題,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和創新思維。
綜合課程,主題導向“新”引領。小學科學課堂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易加”科學平臺,將備課上課與課后輔導一體化,使備課層次更深入,上課內容更豐富,學生活動更多樣,課后輔導更高效。學校以創想節為科創專題節日,開展項目主題研究活動。打破傳統學段、年級的限制,每個學生通過問卷星自主選擇一項感興趣的探究主題,以朋輩學習群的形式,跟著課程導師進行探究學習。學校利用信息手段,探索綜合實踐學科的混合式開展,開發學生微項目學習、學科項目化學習、跨學科項目化學習以及超學科項目化學習。
蓄力師生成長“新篇章” 讓實踐為騰飛助力
謀劃教師“津梁學院”成長主題。教師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相融合的具體設計者、實施者。學校創辦“津梁學院”,將信息融合和育人方式變革作為學院研究主題,開展專題教研,分層次、有序列、學院式地開啟培訓,為基地活動開展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以“雙培養”和“名師工作坊”為主要抓手,通過專題教研、主題設計、研課磨課等活動,凝練學校教師智慧,打造課程體系。
一年來,學校教師隊伍呈現了飛躍式發展。教師團隊累計320余篇相關主題論文發表、獲獎,在省市區級以上教學基本功和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近百人次,學校目前擁有市區級骨干教師近80人,形成一支占比過34%的優質教師團隊。
探尋學生“五育融合”實踐路徑。學校通過“大數據”星洲特色延時服務,私人定制包括慧啟蒙·幼小銜接、慧啟航·小初銜接、慧涉獵·閱讀拓展、慧體驗·實踐操作、慧審美·唱游欣賞、慧健體·運動保健在內的六慧特色延時服務,實現成長路徑的創新。學校通過理解“碳中和”理念下的社會參與類實踐性學習,以與學生相關聯的自然或社會生活主題為核心,創設真實情境,聚焦開展包括《碳中和理念下的“星洲光伏小鎮”》等跨學科社會參與類實踐性學習,尋找成長方式的創新。學校開展PBL無界慧學,形成了“朋輩合作、年齡無界;校企聯動、空間無界;匠心營造、學科無界”的學習方式深度變革,更新學生成長樣態的呈現。
在教與學的積極變革探索下,星洲學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發展,主動學習能力的提升也讓孩子們收獲了自信與驕傲,這一年,學校千余名學生在省、市、區級知識競賽、模型競賽、器樂競賽、體育競賽中摘金奪銀,并在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多次學業質量監測調研中都呈現出了優異的成績。
學校也先后參與了國家級“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基于AI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實驗項目和省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STEM教育支持強基創新人才的融浸式實踐”,并成為教育部“智慧教育數字化學習示范區基地校”“智慧教育大數據應用示范區實驗校”“5G+支撐下核心素養導向的混合式教學”項目實驗學校和江蘇省前瞻項目“利用線上教育實現教學結構變革的路徑研究”領航學校,并先后獲得“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優秀閱讀教學示范基地”等省市區級榮譽數十項?!缎氯A日報》、《揚子晚報》、新華網、中國新聞網等全國各大媒體都對學校辦學成果進行了專題報道。
以數據為支撐,信息融合賦能育人方式創新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幸福而教,星洲小學將進一步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體現立德樹人鮮明導向,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把握好新課標、新課程、信息化轉型的新時代教改變革,聚焦高素質隊伍、創新性學校、開放式校園、品質化教育的“四個一流”。全面推進教育變革和創新,切實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蘇報記者 陶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