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大慶 姜春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要求組織實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計劃,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并強調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我們認為,新時代干部成長規律有很多條,而首要的一條就是要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自己的黨性修養和工作能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人“改造我們的學習”,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為自己的品德素養和工作能力,才使得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新時代十年來,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僅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且把這一思想轉化為實踐,取得了偉大變革的輝煌成果。
內化為黨性修養
著名哲學家馮契先生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了“化理論為德性”的道德構建路徑。從認識論的角度上講,理論是一種外在于人自身的東西,而德性則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化理論為德性”在本質上要求一個人將基于外部的理論內化于自身,并由人自身的行為來自證,其關鍵在于內外一致和自證過程的統一。一個人必須做到其所學與所做的完全一致,也就是說一定要能夠真正做到心口相應的“誠”才稱得上是“化理論為德性”?!洞髮W》要求士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意正心的前提是格物致知,掌握真知(理論)。加強黨性鍛煉,前提是通理明義,掌握并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真理。其次還要真誠地躬行、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最后是省身慎獨,加強自我道德修養。這樣,才能養成誠意篤志,忠于信念,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不息的黨性。
我們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牢記黨的宗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把理論學習延伸到工作及生活之中,修身養性。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信念、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
內化為思想方法
馬克思主義與過去那些解釋世界的哲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為我們改造世界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斗爭法寶。我們掌握其立場、觀點、方法,就具備了克敵制勝和治國理政的本領。我們的理論本來就不是“記問之學”,應當“轉識成智”,把理論知識內化為真正的智能,做到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踐,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理論,要把黨的創新理論內化為干部自己的工作能力,內化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
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從根本上說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毛澤東把它內化為智慧,制定了從“農村包圍城市”中國革命道路的戰略方法,到“十六字訣”的游擊戰基本原則戰術方法及一系列工具工作方法。延安時期又以“實事求是”四字對其作了中國化表述,并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這條路線不僅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還在改革開放年代大放異彩,造就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進入新時代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辯證思維解憂難,以法治思維圖善治,以系統思維聚合力,以底線思維定邊界,以創新思維增活力,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開放體系,也是這條思想路線的時代化、具體化。其中治國理政的博大智慧,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廣大干部應該學深悟透、踐行踏實。
干部成長是理論教育的目的
理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高質量的干部隊伍,把黨的創新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促進干部成長。因此理論教學不能僅僅是知識的灌輸,而應活教活學、活學活用。首先要重視課程體系的設計。課程體系應圍繞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修養等各個方面設計,做到:理論宣講的內容,要在案例教學、現場教學、學員研討、參觀考察、拓展訓練等環節得到呼應,圍繞理論轉化這個教育目標設計和安排各種生動活潑的后續教學形式。課程單元和教學模塊的安排,要使所有課程有序地嵌入在一個底層邏輯的鏈條之上,循序漸進、首尾呼應,形成邏輯閉環。以使宣講的理論知識在其他教學環節中得到運用和消化,轉化為受訓干部的德性和能力。其次,課堂上“用學術講政治”。理論教學不但要講其然,更要講其所以然。在理論課堂的教學中要確立問題導向,把握重點,選準課題,即把干部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現實難題、理論困惑,作為理論教學的重點課題,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傳道授業、答疑解惑。這樣的理論教學針對性強,干部聽了才覺得過癮。在進行理論演繹時,要有學理支撐,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系統性、深刻性得到邏輯呈現。最后,強化師資力量。理論教員分析問題不能用事實解釋事實、用理論闡述事實,而要做到用學理去分析現實背后的原因,通過掌握成熟的理論框架和科學的分析工具,講出理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這要堅持教學、科研、咨政一體化,把有學理深度的科研成果搬到課堂,啟發學員,達到理論學習和能力培養的雙重目的。
★作者單位:蘇州市委黨校
★本文系2022年江蘇省黨校系統教學規律研究專項重點課題《在黨校教學中把握新時代干部成長規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